知名学者
时间: 2018-08-01
干勇,冶金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现任华北电力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名誉院长、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名誉会长、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等职。干勇院士长期从事冶金、新材料及现代钢铁流程技术研究,是我国材料、冶金、现代钢铁流程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获准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发表论文140余篇,出版著作3部。
汪卫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生导师,先进材料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非晶态物理,新型非晶、纳米材料及其它亚稳材料在高压、低温、微重力等极端条件下的制备、结构、物性研究。研究成果曾被评为2005年中国基础研究10大进展,2007年中国基础研究10大进展。近年来,在Science, Nature,Nature Mater,Phys. Rev. Lett,Advanced Mater,Phys. Rev. B,Appl. Phys. Lett.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多篇。授权专利15项,其中美国专利2项。作为主要获奖人获得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0年国家发明二等奖。研究组2001年被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授予“载人飞船工程神州2号应用任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9年获周培源物理奖,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周少雄,教授,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现为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生导师,先进材料研究院院长;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兼任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非晶节能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金属功能材料研发、应用与工程化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非晶、纳米晶材料技术、生物医用材料技术、绿色能源材料技术(氢能源材料及系统)与应用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及多项省部级奖励;获发明专利9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4年获中国首届“杰出工程师奖”,2014年《一种铁基非晶合金宽带及其制备方法》项目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和中国发明专利金奖,2015年入选北京科技盛典科技人物,2017年“国产非晶带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开发及工程化”项目作为第一完成人及项目负责人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张永明,教授,“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上海市科技领军人才。现为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生导师,先进材料研究院学术带头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曾担任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功能聚合物和含氟功能膜的研发。主持并圆满完成国家863计划、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实现了氯碱工业全氟离子膜的产业化,结束了中国没有全氟离子膜的历史,打破了制约我国氯碱工业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瓶颈,是中国氯碱工业发展的里程碑。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100多篇,国家专利100多项。
武英,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为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生导师,先进材料研究院学术带头人。国际期刊“Progress in Nature Science: Materials International”副主编,《钢铁研究学报》编委,全国氢能标委会委员和高温燃料电池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能源转换和存储材料研究,在高容量储氢材料以及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多项国家科技部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装备预研领域共用技术等项目。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企标2个。在Nano energy、J. Mater. Chem. A、Acta Mater.、Int. J. Hydrog. Energ.和J. Alloys Compd.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著作2部。获得国家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材料青年学者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韩国金属材料学会优秀科技论文奖、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的资助以及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罗和安,教授。现为华北电力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学术带头人。曾任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校长。先后获教育部优秀归国人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教育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等称号。长期从事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项目和湖南省重大专项等纵向项目20项;主持完成国内大中型化工企业横向科研项目2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湖南省光召科技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2项,公开国际发明专利1项,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通过省部级鉴定8项,近5年成果转化产生的经济效益平均3亿多元/年;在Chem. Eng. Sci.、Canadian J. Chem. Eng.、Chinese J. Chem. Eng.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0余篇,他引总数600多次,其中SCI他引250多次,单篇最高SCI他引150多次;建立的两个模型被国外学者称作Luo & Svendsen’s和Luo’s模型,为流体颗粒破裂动力学的研究提出了理论框架,解决了定量描述湍流分散体系中流体颗粒破裂的动力学行为的难题。
辛世煊,国家“**”特聘专家。现为华北电力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有机金属催化烯烃配位聚合以及高性能高分子合成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是国际聚烯烃领域,特别是配位聚合金属有机催化剂领域知名科学家。2010年入选国家第五批**,承担、组织了中国石油多项重大科研项目。
王新敏,国家“**”特聘专家。现为华北电力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学术带头人。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兼职教授、校内技术开发企业日本素材技研株式会社的董事长。日本城西国际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天津大学等多家知名研究机构的**。主要从事磁性材料及新型合金材料的开发及产业化制备技术攻关。与日本国内的丰田汽車、日产汽车、索尼、NEC等20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开展合作研究。近年来在Acta Mater.等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申请日本专利、国际专利50余项。获得日本国家新技术制造大奖、日本粉末冶金协会新技术进步奖等多项奖励。